14
姜倩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北京 102200
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外,运动也是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运动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起到降低血糖、减重、降脂、降压、调节心理等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达到血糖平稳控制的目的,进而使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起到预防或延缓的作用。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脏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1.降低血糖: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2.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通过增加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活性,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能更有效地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
3.减轻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运动结合合理饮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体重,减少腹部脂肪积累。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生症的发生或发展。
4.改善心脑血管健康:糖尿病本身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健康。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通过运动可以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6.灵活性和平衡性训练有助于预防跌倒和受伤,特别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拉伸和平衡练习,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身体的协调性。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类型:
日常运动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山、太极拳等。抗阻运动:如举重训练、哑铃、弹力带等需要借助器械的力量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的结合,更有利于控制好血糖。
运动时心率:运动时最好将心率控制于170-年龄(次/分)左右为宜,最大不能超过220-年龄(次/分)。运动时以微微出汗,活动过程中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运动时间及频率:推荐晚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活动,避免早晨空腹活动,随身携带糖果。每周保证至少5次,每次运动30分钟,累计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连续2次运动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中等强度运动主要包括快走、骑车、打太极拳、骑车、羽毛球等。期间包含2次抗阻运动,通过联合有氧运动,能更有利于改善代谢。
运动前的准备:
1.监测血糖: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水平,以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运动强度和饮食,确保运动安全。
2.准备运动装备: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服装,确保运动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选择适宜的运动环境,避免极端天气和不安全的场地,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
3.热身和放松:运动前需要热身5~10分钟运动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锻炼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宜。
运动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运动:空腹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因此最好在餐后1~2小时进行运动。
2.携带零食:在运动过程中携带一些快速能量来源,如葡萄糖片或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3.保持水分:运动过程中要适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4.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量运动。
运动后的恢复:
1.放松和拉伸:运动后放松5~10分钟以免肌肉的拉伤,有助于肌肉恢复,减少肌肉酸痛。
2.监测血糖:运动后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和药物。
3.休息和恢复: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4.其他:若出现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不要做增加腹压的动作如屏气运动、举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应评估心功能及血管缺血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适量活动,避免高强度运动及在寒冷或暑热的室外运动。
以下情况不适宜运动:
如频繁出现低血糖或空腹血糖>16.7mmol/L;血肌酐>178.6µmol/L;再或是出现各种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合并急性感染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如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塞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当血压>180/120mmHg也是不能运动的。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结合健康饮食、药物治疗和定期的医疗检查,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鼓励糖尿病患者多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增加交流。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是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还有助于摆脱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或发展,最大程度上减少糖尿病所带来的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运动计划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享受健康的生活。
作者简介:姜倩,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主治医师。
文章编号:2024-CME-S230031